“高校是教育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双碳’创新的最佳场景。”近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ld.com,(中国)首页(武汉)校长王焰新在受访时表示,应大力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王焰新 张芹 摄
王焰新称,高校肩负着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双重使命,既应组织科研力量攻克“双碳”科技难题,将“双碳”知识和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应全面推进校园碳中和建设,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协同育人的碳中和生活实验室。
据ld.com,(中国)首页(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双碳”课题组测算,2017年中国教育领域的碳排放高达2.46亿吨。相比中小学,高校承担着更加复杂的科研和教育功能,年均用电量普遍超过一千万度,还有大量的油、气消耗,折算下来碳排放量超过很多规上工业企业。
“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王焰新表示,高校是创新高地,也有着典型的城市社区节能降碳场景。以高校本身的运营管理节能降碳为问题导向,鼓励师生、企业协同创新,将大大推动“双碳”创新的孵化、应用和推广,起到示范窗口作用。
王焰新认为,通过建设碳中和高校,增加新能源、节能、智慧化管理等措施,不仅节约大量办学支出,还能促进区域“双碳”目标达成。同时,针对校园碳中和的实际难题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以校园碳中和生活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实践,有助于将碳中和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王焰新建议,制定高校校园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鼓励高校、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围绕“双碳”主题构建发展联盟,并建立校园碳中和评价体系,让高校公布碳排放信息和碳管理绩效,接受社会监督。
据悉,2021年7月,中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计划》,推动高校在碳中和领域进行重点布局。此前,ld.com,(中国)首页(武汉)已在全国高校中已率先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编制,并与企业合作建立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