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om,(中国)首页

ld.com,(中国)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武汉科技报-少年科普周刊】在崇山峻岭间挖掘天地之美

——记ld.com,(中国)首页(武汉)教授曹淑云

发表时间:2024-11-01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荒山野岭、悬崖峭壁……在“地质”这种似乎更适合男人的天地,ld.com,(中国)首页(武汉)曹淑云教授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近20个寒来暑往,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融入她所热爱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成为同事眼中的“专家”、学生爱戴的领路人。

“能为构造地质学科研与教学工作,我倍感骄傲”。近日,记者面对面采访曹淑云教授,感受她赴野外“科考”大陆岩石圈深部至浅部神奇构造等的执着,以及坚持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的使命感。

响应国家战略 踏破“铁鞋”行千里

面向国家“三深一系统”科技创新战略,“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位投身构造地质科学研究的卓越学者,长期扎根条件恶劣的深山地区,潜心研究,开展基础科研攻关。

这位于2014年学成归国的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表示,把个人兴趣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围绕“深部地质过程及动力学”交叉领域难题,她不畏艰难,扎根在特提斯构造域的东西两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东阿尔卑斯地区,开展了大量野外地质观测,并采取多尺度、多手段、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了高水平大陆岩石圈构造流变与效应基础科学理论,为提升我国科学家在深部构造过程与流变效应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大陆是人类生存、繁衍和进化的唯一家园,大陆构造变形及其地表效应直接影响和控制着资源形成、环境演变和灾害发生,是研究人类宜居地球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淑云说。

为了找到好的“原生态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曹淑云经常奔赴国内外如云南、甘肃、青海、阿尔卑斯、希腊半岛等地,观测地容地貌、收集有关岩石标本、地质资料等。

近期,曹淑云执行了一个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我国稀有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过程与综合技术示范”,课题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据多年来在地质学的研究经验,她积极投入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中。

为此,她和团队夏顶炎炎烈日,冬披凛冽寒风,深入研究特提斯域深部地壳形成过程,每天要在各观测点之间徒步数十公里。玉汝于成,团队终于发现了深部地壳流变—成矿过程耦合关系,提出了成矿岩体预测的构造—热—流/熔体综合标志,通过地质—构造—EBSD技术试验形成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丰富了大陆深部地壳变形理论,促进地质学—资源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流变学效应方向形成,优化学科结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先后荣获了“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国际“Lise—Meitner”项目、国家基金委“优青”资助等荣誉。

“无求无惑” 做学问要潜得下心

曹淑云对自己要求严格,工地环境再恶劣,也不会给自己“开小灶”。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她常常一天好几个小时跟学生在一起“并肩战斗”,讨论学科的前沿动态,分析整理数据。她常对学生强调“不要走过场”。她的博士生,2016级的董彦龙说,老师和岩石有一层“特殊关系”。远赴郊外,只要是看见石头,她就走不动路了。有一次,学生在野外找到了与断层运动相关的假玄武玻璃露头。曹老师异常兴奋,因为她觉得通过难得一见的石头,她又可以开展新的研究工作。

正是凭借着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与对事业的坚定追求,曹淑云在构造地质学领域获得累累硕果:通过对大陆岩石圈深部至浅部构造—热—流/熔体耦合过程及资源效应,开展了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耦合研究工作,发现了矿物变形弱化的流体与重结晶双重驱动新机理,提出深部地壳弱化的冷热岩体耦合驱动新机制,建立了岩石圈流变弱化驱动深浅地壳脱耦剥露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丰富了大陆地壳变形理论,同时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陆岩石圈变形与动力学研究创新团队。

与她交流中,你会强烈感受到这位首届“最美地大教工”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执着,一种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坚毅。而这些,是科研工作者独有也必须要有的特质。

本报记者  任文

链接:少年科普数字报刊平台-在崇山峻岭间挖掘天地之美

(原载《武汉科技报-少年科普周刊》2024年10月29日)


最新动态